2024-25上學期快完成. 老師們是否曾在課堂上注意到某些學生不守規矩的行為, 並且想過:「為什麼他們會表現出這樣行為?」或者「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經常看到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表現出不服從的行為, 兩者出現的相關性比較高。通常,我們可能會將他們標籤為無心向學,或者認為他們缺乏自制能力。但如果事情不僅僅是這樣呢?
讓我們退一步,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有些學生利用不服從作為掩蓋學習困難的屏障呢? 想想看: 如果 一位學生表現反叛所以成績差, 另一位因學習能力低所以成績差哪較容易在同學間表現得比較Cool ? 不服從可能成為一種掩飾工具——一種意想不到的自我防衛方式。
為什麼這很重要:超越表面現象
這並不是為不良行為找藉口,而是認識到課堂動態的複雜性,並試圖理解一部分學生表現出不守規矩行為的心理動機。
考慮這一點:並非所有不服從行為都源於缺乏紀律或興趣。事實上,對於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種行為可能是一種應對羞恥或不足感的方式。他們可能覺得被看作「叛逆者」比「困難學習者」更好。這在同伴重視叛逆行為或學業失敗被視為羞恥的課堂上尤為真實。
如何理解這一點?一種常識方法
讓我們將這個想法與日常經驗聯繫起來。想想你試圖避免尷尬或保護自尊的時候。也許你曾笑著化解過一個錯誤,或者當你不知道答案時轉移話題。現在,想像一下當你是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感到不知所措,同時感覺到來自同伴和老師的評判。不服從可能看起來是最簡單的逃避路徑。這不僅僅是避免挑戰;還是在同伴面前保全面子。
擴大我們的視角:課堂不服從的更大圖景
理解這種行為關乎看到更大的圖景。我們需要考慮各種影響因素——例如同伴壓力、情緒調節、課堂動態,甚至對學習的文化態度。不守紀律可能不僅僅是一種反抗的跡象,也可能是避免羞恥的策略甚至是呼救的聲音。
• 同伴影響:在某些課堂上,被視為「酷」或叛逆可能會讓學生在同輩/社交獲得加分。
• 自我保護:學生可能會表現出叛逆行為,以分散注意力,避免暴露自己的學業困難,用行為作為屏障來保護自尊。
• 應對機制:對某一些同學來說,這是一種應對無法像同伴一樣掌握材料時所感到的挫敗感或焦慮的方式。
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策略
我們不是說要忽視不服從或放任破壞性行為。相反,我們鼓勵一種新的視角—一種在理解這些行為的背景並考慮情緒和社會層面的情況下的視角。通過擴大視角,考慮影響行為的多重因素,我們可以制定更好地管理課堂,甚至是真正理解學生的策略。正如Vygotsky的近距發展區理論所強調,一個學生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可以達到的發展水準,比單靠個人力量所能達到的水準高。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ZPD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近側發展區」(ZPD)理論來自於蘇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他認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需要幫助才能完成的任務,和即使幫助也無法完成的任務。而近側發展區就是那個需要幫助才能完成的任務範圍,在這個區域內,學生可以在老師、家長或同儕的幫助下,學習到超越他們現有能力的技能。
為什麼這可能改變遊戲規則
從這個角度看待學生課堂上不服從行為, 為老師理解課室行為開辟了新的機會。它挑戰我們用創造性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去思考如何支持學生,特別是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學生。
通過進一步探索這些想法,我們邀請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家和研究人員一起深入研究, 瞭解問題,並創新更好的解決方案。一起,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看待和應對課堂行為的方式,使我們的課堂對所有人來說更加包容、支持和有利於學習。